(12月7日) 第6版
产教融合 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石
罗成翼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广大地方建筑类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措施,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明确人才培养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针对此规定,广大地方建筑类本科院校应针对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主战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特点,确定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主战场”既突出了学校以建筑类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特色,又界定了学校建筑类专业的服务方向。“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则界定了学校毕业生的“职业域”,它不同于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着重点不是相关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和基础研究人员,而应该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专业必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紧跟建筑各行业与各环节链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产业与产品对接
各院校应坚持“以社会需 求为导向,以行业、职业要求为参照,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共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能力培养上,首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行 业、职业的需求,明确每个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专业基本能力面向行业,培养在某一行业内多种职业、多个岗位从事工作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则面向职业,培养可以在某种职业、多个岗位从事工作的能力。其次采取课程体系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基本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和验证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证。同时,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科专业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实习+就业”模式,学校应当加大与建筑类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并实施“实习+ 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则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招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并按照企业要 求和学生毕业要求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实习、实训课程教学主要由企业的人员承担,学生毕业后就在该企业就业。二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培养其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工匠式”模式,通过教师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领学生做工程服务、规划设计、应用科技项目、咨询等实践项目,在实战中教与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对近4届建筑类高校毕 业生从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对建筑类专业专门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笔者建议,尝试建设以第一、第二课堂两大平台为支撑,建设基础、应用、创新3个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实验实**、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4大实践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上,以中小城镇乃至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为主,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建立一套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模拟式教学”、“大课堂教学”、“专业大讲坛”、“集体讲评”等。在实践教学改革上,要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建筑类联合实验室的 建设,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协调力度,实现互通、互融,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平台。通过建立校办产业群、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式。落实好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可以有计划地选派出教师到企业、行业部门等接受培养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职(执)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企业一线,增强教师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完善机制体制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 (企业、行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政府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而学校和社会是双主体地位,学校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二者以生产中的问题为导向,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效益的双赢发展。从学校内部治理看,要形成凝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学校、二级单位、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凝聚校内合力。学校要强化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等。二级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 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 “三对接”工作落到实处;职能教辅部门要突出人才培养服务作用;同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不断强化二级单位之间的联动和对外的协调工作。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理念创新,面向行业教学,躬耕实践,才能为地方建筑类高校打造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开辟新途径。(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